1月3日,是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農行退休干部潘鶴祥結婚六十周年紀念日。60周年來,潘鶴祥用實際行動用愛情之筆寫下夫妻間的真情。
潘鶴祥和徐文香
潘鶴祥和徐文香婚齡:60周年辛苦操勞了一輩子,無怨無悔。
1962年,在工隊做會計的潘鶴祥,經父親的朋友介紹,認識了徐文香。雖然潘鶴祥十分貧窮,但徐文香卻覺得他很有上進心,并且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潘鶴祥在得知徐家并不嫌棄他家的貧窮,還愿意將勤勞善良的徐文香嫁給他時,十分感動,他咬咬牙,向親戚朋友借了180多元錢,舉行了簡單卻很溫馨的婚禮,開始了相互扶持的一生。
當時生活的困難令人無法想象,連溫飽都不能保證。
徐文香白天像個男人一樣去生產隊勞動掙工分,空余時間養豬、割草、砍柴,彌補收入和口糧的不足。在生下兒子一個月后就繼續參加生產隊的農作,晚上還要抱著孩子做毛紙,只為多攢點工分。別人都說,潘鶴祥,你老婆這么辛苦,你這個會計還是不要當了,回家干農活去吧。徐文香卻毫無怨言,十分支持丈夫的工作。她相信潘鶴祥一定會出人頭地,他們家會越來越好。
就這樣,一個農村婦女,一個人撐起了半邊天。“她真的很勤勞節儉,什么都能干。我后來調到信用社工作,回家少,她一個人承受著艱苦的生活,照顧我的母親,培養孩子,干農活做家務,我真的很敬佩我的妻子。”潘鶴祥說。
1998年,勞累過度的徐文香,身體不堪重負,住院長達57天,潘鶴祥一直陪在床頭照顧著她。最后,徐文香切除了右葉三分之一肝臟和整個膽囊,至今還會因為勞累舊疾發作,疼痛難忍,甚至住院。潘鶴祥想,沒有徐文香這么多年始終如一地付出,讓他沒有后顧之憂,他們家也不會過上現在這樣舒適的日子。
潘鶴祥十分爭氣。15歲從學校畢業后,因為家里窮,沒再繼續讀書,看了3年牛。后來,在生產隊當了會計員,閑暇時候就寫寫文章。他文章主題大多都是農村生產生活的鮮活故事,展示社會主義勞動的積極性,接地氣、傳遞正能量,常常被公社廣播站甚至區里廣播站錄用。
由于工作表現出色,文章又寫得好,1971年,潘鶴祥被調去胥口信用社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21年剛好50年黨齡。
潘鶴祥曾先后在農行杭州富陽支行擔任過農業信貸股副股長、股長,企業信貸科、計劃科科長、辦公室主任、國際業務部總經理等職務,工作期間認真勤懇,始終以優秀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為農行杭州富陽支行的發展貢獻力量,曾多次獲得浙江省、杭州市和農行杭州富陽支行系統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
在銀行工作期間,接觸面廣,寫作素材更加豐富,他還被聘為富陽日報通訊員,專門寫金融方面題材。
潘鶴祥同志還曾擔任過富陽農村金融學會理事、副秘書長、秘書長等職務,自身積極撰寫金融研究論文,多次參加省農行舉辦的金融理論研討會,共發表過文章26篇,獲得過全國、浙江省以及杭州市等不同等級獎項。
2002年退休后,潘鶴祥發揮余熱,熱心參與《富陽志》《富陽農村合作銀行志》編寫工作。
潘鶴祥一直非常熱愛文學,2008年之后,手頭工作忙完了,開始專注寫文章和詩歌。在老同事推薦下,加入了杭州市富陽區老干部詩詞協會,創作不少詩篇,其中一部分在《春江紅葉月刊》《詩詞月刊》刊登。
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潘鶴祥策劃一本詩集,完成780余首詩歌的撰寫和整理。
2020年,潘鶴祥積極投入抗擊疫情宣傳和參與志愿者工作。在防疫面前,潘鶴祥除創作防疫作品外,以會員名義,向富陽區老干部詩詞協會捐款1500元,支援疫區;還和全家一起,捐款6000元,用于抗擊疫情。
2021年6月9日,農行杭州富陽支行邀請潘鶴祥同志參加支行主辦的“新老黨員信仰對話”,為富陽支行年輕一代黨員們上黨課。潘鶴祥給年輕農業銀行黨員三句寄語,第一句“愛黨、愛國、愛人民”,第二句“腦勤、腳勤、筆頭勤”,第三句“明明白白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他希望年輕黨員們能夠繼承和發揚黨的精神,為農行、為社會做出更重要的貢獻。
2021年建黨100周年,作為老黨員,潘鶴祥在2021年初就開始思考,想出一本黨建主題的詩集。他專心創作,從建黨初期一直寫到當下,分建黨初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新時期五個篇章,用100首詩、6000余字回顧黨的百年歷程。
作為一名老黨員,潘鶴祥堅持做到退休不褪色,用手中的筆傳遞黨的偉大精神,抒發對黨的無限熱愛,為青年黨員樹立了榜樣!
潘鶴祥現在是兒孫滿堂,他想讓老伴享享清福。但徐文香卻像個陀螺一樣不肯停下來,打掃衛生、洗衣做飯、種菜、養花、養魚……甚至老家的農居重建都要一手操辦。
現在潘鶴祥仍然每周創作詩詞,有時會回富陽城區居住,徐文香一定會一起來富陽,就像從前一樣為他打理好一切,讓他能專心工作。潘鶴祥做完工作就帶著徐文香回老家,因為老伴喜歡農村生活。
時間匆匆流去,轉眼間,已是60載。他們早已青春不再。歲月偷走他們的容顏,臉上刻下道道皺紋,如今的潘鶴祥和徐文香,早已不再是那個恣意瀟灑、任性天真的女王;也不再是那個自由瀟灑、意氣風發的小伙。
潘鶴祥曾在《結婚五十九周年》詩詞中寫道:“光陰似箭逝無還,五十九年眨眼間;夫婦辛勤耕困苦,育兒置業合家歡。”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潘鶴祥用實際行動,用愛情之筆寫下60周年夫妻間真情。
潘鶴祥和徐文香,60周年同甘共苦,沒有甜言蜜語,沒有浪漫故事,這種始終如一、細水長流的愛情卻讓人分外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