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第三屆心血管創新峰會在上海舉行。來自國內外心血管領域的眾多專家、學者齊聚上海,全程圍繞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防治策略及心血管領域的創新發展,展開深入探討,以期共同繪制ASCVD全流程防控藍圖。
圖為正在舉行心血管創新峰會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指出,ASCVD是動脈粥樣硬化累及全身不同部位的體現,對于ASCVD的防治,要將目光從單個病變上升到“泛血管疾病”的高度,以整體視角去辯證分析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轉歸。因此,面對ASCVD,開展前瞻性、面向全身血管的整體化綜合防控是重中之重。
圖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
無論是單一疾病診療,還是ASCVD的整體防控,都是為了讓患者擁有更多獲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霍勇教授表示,危險因素越多,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就越大。血脂異常是ASCVD發生發展中的重要危險因素,卻是“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共管中最大的短板。“三高”共管其實是將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關口前移,從科學視角以及經濟學角度考慮,都具備較好的可行性。未來,希望政府及社會各界,能夠持續踐行“三高”共管理念,助力以“患者為中心”的新型慢病管理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圖為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霍勇教授
此次心血管創新峰會的一個亮點環節是,報告了即將發布的《中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患者血脂管理現狀藍皮書》的重要內容。藍皮書提示:我國ACS患者入院時血脂達標率低。自PCSK9抑制劑被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后,ACS患者的血脂達標率獲得明顯改善,但涉及患者的隨訪、血脂復查率仍舊偏低,隨訪時間延長也呈下降趨勢。這些數據進一步提示,持續加強ACS患者管理及構建血脂管理防治體系至關重要。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錢菊英教授表示,高血壓、高血脂等危險因素的疊加管理、胸痛中心建設,以及創新藥物的應用(如抗血小板復方制劑加速納入醫保)等,極大提升了我國ACS的管理水平。同時,大量臨床數據證實,血脂水平的降低,能夠為患者帶來更多獲益。隨著越來越多創新降脂藥(如依折麥布、PCSK9抑制劑)的出現,ACS患者的降脂選擇范圍更多。阿利西尤單抗是目前唯一被證實與全因死亡下降相關的PCSK9抑制劑,且被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后,可及性大幅提高。
圖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錢菊英教授
良好的血脂管理是戰勝ASCVD不可缺少的一件強而有效的武器,越來越豐富的醫學證據以及國家醫保的支持,可以為ASCVD患者的降脂治療提供更多安心、安全保障。相信隨著血脂管理規范化方案的不斷優化,涵蓋疾病預防、治療、康復等環節的全流程管理不斷推進,我國ASCVD防控事業一定能夠交出更優秀的答卷。
賽諾菲大中華區醫學事務負責人谷成明博士表示,《中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患者血脂管理現狀藍皮書》正是賽諾菲采用創新模式支持參與中國ACS患者血脂管理工作的典型之一。近年來,賽諾菲不斷深化下沉縣域,從“ACS全流程管理-脂控先鋒項目”中,深刻感受到“三高共管”可極大提升我國慢病管理質量。同時,如果能夠借助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開展慢病管理服務,可很好地改善我國慢病管理資源不足的現狀。賽諾菲不斷通過數字化轉型,在藥品開發、醫療服務和患者隨訪等領域創造新的機遇。未來,賽諾菲也將積極聯合慢病管理生態圈各方,集中優質資源,全面賦能中國醫療體系創新發展。(圖文:朱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