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天曼是‘水庫’,年涵水量約43萬噸,每年相當于修建44座中小型水庫;寶天曼是‘碳庫’,每年吸收122萬噸二氧化碳,年固碳約19噸;寶天曼是‘錢庫’,森林生態效益每年可達12.3億元;寶天曼是‘糧庫’,每年為本地提供優質的野生獼猴桃、野核桃……”近日,河南省內鄉縣寶天曼管理局科研監測中心副主任劉曉靜向來訪的專家介紹道。

  寶天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秦嶺東段伏牛山南麓河南省內鄉縣北部,作為中原地區唯一的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核心區的寶天曼風景迤邐,動植物資源豐富,珍稀物種繁多,為同緯度生態結構保存最為完整的地區,是河南省生物多樣性的分布中心。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復雜的群落結構和生態過程具有獨特的科研價值使保護區成為河南省自然生態系統中最豐富和穩定的有機碳儲庫、基因庫、資源庫、蓄水庫和能源庫,被生物屆譽為“天然的物種基因庫”“綠色中州明珠”等榮譽稱號。

  保護區堅持“保護優先、綠色發展”原則,高位推動森林防火,狠抓森林病蟲害防控,嚴格落實森林資源監管,積極提升林草資源監管效能,生態保護成效顯著,野生動植物資源種群數量持續增長。區內維管植物大家庭由過去的2921種增至3231種,增加了310種;野生脊椎動物由過去的359種增至442種,增加了83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達到86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14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72種。同時,保護區圍繞“智慧林業”,先后構建起資源監控系統、數字地理系統、野外巡護管理系統、動物監測系統、植物數字系統、語音提示系統等“六大系統”,積極探索科技賦能保護,逐步形成了“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的立體化智慧管護模式,夯實了寶天曼自然稟賦的原真保護與生態系統科研監測的高端引領,創造了保護區連續27年沒有發生任何森林火情的良好記錄。

  厚植生態底色,擦亮城市靚麗“招牌”。近年來,寶管局黨組進一步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立足生態資源優勢,在筑牢生態屏障的同時,以卓然的生態為底色,緊緊圍繞森林“水庫”“碳庫”“錢庫”“糧庫”建設,將生態優勢逐步轉化為經濟優勢,探索出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新路子,積極做大做優生態本底價值,為繪就縣域生態高質量發展最美底色提供生態支持。(閆博)